【手機中國 評測】在《憤怒的小鳥》這款游戲特別流行的時候,有專業(yè)人士研究過,喜歡這款游戲的玩家主要都是基于對“拋物線”的喜愛,同時大多數(shù)人總是喜歡圓潤的東西,小時候的數(shù)學課也學過圓是最完美的圖形,相比三角形、矩形更能夠帶來我們完整的感覺。無論是圓形還是拋物線,它們都離不開“弧度”這個概念。近年來的手機市場上,消費者普遍都喜歡更為圓潤的機身造型,那些“剛正不阿”的造型反而并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例如諾基亞 Lumia 930,聯(lián)想K900,小米手機3。
漸漸地,圓潤的邊框、屏幕、后蓋包括USB接口(USB Type-C接口)開始席卷了整個手機行業(yè),是不是廣大的消費者紛紛都覺得“直不如彎”的好呢?
本期文章,筆者和大伙一起來聊聊這些擁有曲面屏幕或者曲面機身的智能手機設計。
時光隧道
我們先來看看以下這張匯總圖:
一般來說,手機前、后面板都能夠做成2D、2.5D、3D三種設計,根據(jù)高中數(shù)學的排列組合計算方式,我們能夠得到9種不同的前、后面板組合,如上圖所示。
但是為了追求智能機盡量能夠貼合掌心的手感設計,手機廠商一般是不會將后面板(后蓋)設計成一點弧度也沒有的造型,這樣對于長期將手機握持在手中的用戶來說體驗并不好。尤其是這些年的手機屏幕尺寸越來越大,突破5英寸之后,5.5英寸、6英寸、6.44英寸乃至6.8英寸智能手機紛紛活躍在市場上,當這種2D設計的手機后蓋和碩大機身組合在一起時候更加顯得格格不入。當然,以10年的iPhone 4為例,那個時代還是有不少機型采用了2D屏幕和2D后蓋的設計,由于那個時候的手機尺寸基本偏小,所以即使采用2D后蓋的設計,也并不覺得為日常操作帶來多少不便。
相比之下,像2.5D屏幕+2D后蓋,3D屏幕+2D后蓋這些設計,在如今主流的智能機中基本上已經(jīng)找不到蹤影。接下來,我們進一步研究一下弧面設計的那些事兒。
如上圖所示,撇除了2.5D+2D,3D+2D這兩種前、后面板的組合之后,筆者在智能機市場分別找到了另外7種不同組合方式的例子。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時光隧道,回顧這些曲面設計的歷史。
在喬幫主認為“3.5英寸就是最佳的手機屏幕尺寸”的時代,我們仍然能夠看到2D+2D這種機身設計。
不久后,昔日手機行業(yè)巨人諾基亞推出了諾基亞N9這款十分特別的機型,不僅僅因為其采用了全新發(fā)布的MeeGo系統(tǒng),也不是因為其豐富多彩的機身造型,而是因為其首次采用了2.5D弧面屏幕。從此智能手機開始漸漸走上“變彎”的道路。
一年后的諾基亞808 PureView和三星S3等機型紛紛用上了2.5D弧形屏幕,只是當時市場反應并沒有好到蔓延全行業(yè),所以才被消費者忽略了,其實2.5D弧形屏幕并不是在Lumia系列誕生之后才開始出現(xiàn)的。只不過諾基亞在后來的WP手機之中,不斷用上2.5D弧形屏幕,這種鍥而不舍的執(zhí)著打動了三星和蘋果,在14年同時期推出的三星Note 4和iPhone 6都用上了2.5D弧形屏幕,這一次,業(yè)界的反響來得比以往強烈,讓手機行業(yè)正式關注起2.5D弧形屏幕。
聊完2.5D弧形屏幕,接著我們聊聊其它曲面設計,13年,韓國兄弟三星和LG想到一塊去了,同時走上“變彎”的道路,先后推出了三星Round和LG G Flex兩款曲面手機,和2.5D弧形屏幕只是在屏幕的邊緣變彎不同,這兩款手機采用的屏幕是真正的OLED柔性屏幕,所以彎曲的位置不再局限于屏幕邊緣,而是屏幕任意位置,三星Round采用了由左右邊框向機身中部下陷的設計,LG G Flex則是由上下邊框向機身中部下陷的設計,整塊屏幕都采用了弧度設計,而不僅僅是屏幕邊緣。2.5D弧度屏幕除了四個角落采用了弧度修飾,屏幕的中央大部分位置都是平面結構。
同時,兩款手機后蓋也采用了彎曲設計。通過拆解發(fā)現(xiàn),LG G Flex在機身內部也存在著部分零件采用彎曲的設計,例如注冊了專利的可彎曲電池。
遺憾的是,當時的這兩款機型并沒有獲得業(yè)界的一致好評。不久后,三星也放棄了這種曲面手機的設計,才有了如今三星S7 edge上面那種更受歡迎的曲面屏。
14年,充滿情懷的錘子Smartisan T1成為了話題之作,消費者都在關注其工匠精神,那么有沒有留意到錘子Smartisan T1其實是采用了2D屏幕和2.5D后蓋設計的?羅老師經(jīng)常說致敬喬幫主,其實錘子Smartisan T1的三明治結構和雙面玻璃機身相比iPhone 4更加唯美,尤其是引入了2.5D后蓋設計,至此,2.5D弧度設計已經(jīng)開始全面入侵智能手機的前面板和后面板。
14年的IFA,三星重新審視了三星Round上曲面屏設計失敗,推出了三星Note Edge,這一款曲面手機特別地方在于它的屏幕,并不是采用了單純的2D或者2.5D、3D設計,而是將三者結合在一起,屏幕左邊邊緣為2.5D弧度,屏幕中間大部分區(qū)域為2D弧度,屏幕右側則是3D設計,這種2.5D-2D-3D過渡效果,在三星Note Edge上引起了不少關注度。
時間來到了15年的1月份,小米和三星同期推出的3款旗艦分別用上了三種不同弧度組合的前、后面板設計,讓曲面屏手機種類多了不少。三星S6不僅延續(xù)了三星Note 4上面的2.5D弧形屏幕,還將玻璃后蓋也換上了錘子Smartisan T1那種有弧度的造型。雙面2.5D玻璃機身的三星S6在顏值上超越了以往5代Galaxy S系列旗艦。
小米Note和三星S6 Edge則選擇了另外兩種不同的弧度組合設計,仔細觀察的話,這兩者剛好相反,小米Note是2.5D屏幕+3D后蓋,三星S6 Edge則是3D屏幕+2.5D后蓋。2D和2.5D弧面玻璃我們介紹過,3D玻璃又是什么呢?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弧度特別大的一種設計,這種弧度不僅僅能夠收窄機身外觀,還能夠形成“視覺減薄”的幻覺。從側面看過去的小米Note,你是不會想到它的機身厚度已經(jīng)接近7mm。
其實2.5D和3D弧度設計,除了美觀以外,還可以讓屏幕和機身更容易貼近手掌,方便單手操作和單手握持。自三星S6開始,雙面2.5D弧面屏幕手機像雨后春筍一般大量涌現(xiàn)到市場上,如上面表格所示。
踏入16年,三星雙旗艦繼續(xù)發(fā)力,三星S7和三星S7 edge同時將機身的弧度變得更加大,在“變彎”道路上越走越遠,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幾代產品下來,三星算是徹底彎了。三星S7 edge更用上了雙面3D機身設計,讓整臺手機圓潤感十足,“宛如一塊碧玉”形容得恰到好處。
同時期推出的小米手機5則選擇拋棄小米Note上面的2.5D屏幕+3D后蓋設計,把屏幕回歸到2D平面,但是筆者上手把完了小米手機5半天,倒是覺得沒什么區(qū)別,反而能夠一定程度上減少從手中“逃逸”的幾率。眾所周知,弧面屏幕或者弧面機身,尤其是雙面都是2.5D玻璃設計手機,很容易從手中滑出,放在桌面上,無論是正放還是倒放,都能夠看到手機在做緩慢的,類似勻速運動的滑動,一不小心滑到桌子邊緣,然后,就呵呵了,說多了都是淚啊!即將是平時放在粗糙的地方表面,隨手一抓拿起手機,都很容易變成摔手機,把不明真相的群眾嚇壞。玻璃、光滑、弧度,這些唯美的詞匯組合在一起肯定會付出一點代價,索尼大法用了那么久玻璃旗艦機也沒上2.5D或者3D弧度的版本,大概也是有所顧慮吧,三防可是不防摔的哦!
盤點那些比較有特色的曲面(屏幕或者機身)手機
如今擁有曲面屏幕或者曲面機身的手機陸續(xù)多了起來,手機廠商為了打破同質化的局面,紛紛在這些曲面手機之中加入特殊的設計元素,下面讓我們看看它們之中的一些代表。
vivo X5Pro
雖然三星S6早已用上雙面2.5D玻璃機身,但是從屏幕到金屬邊框的手感過渡始終是硬傷,無論是三星Note 4、三星S6還是三星A9,三代產品金屬邊框存在感都很強,讓人甚至忘記了它們都擁有2.5D弧面屏幕,強迫癥的用戶在手指滑動到屏幕邊緣之際,總會被突然出現(xiàn)的金屬邊框產生那種割裂感,將原本舒適的手感一掃而空。直到今年發(fā)布的三星S7和三星S7 edge上才有所好轉。
聊完反面教材,我們聊聊弧面玻璃設計得比較妥當?shù)臋C型,vivo X5Pro算是其中一個代表。在“強“芯”來襲 舍我其誰 三星A9體驗評測”一文中,筆者曾經(jīng)對比過三星A9和vivo X5Pro在屏幕過渡到金屬邊框設計上的區(qū)別,vivo的金屬邊框明顯收窄了厚度,而且盡量突出2.5D弧面屏幕的重要地位,讓屏幕浮在了金屬邊框之上,有讀者會擔心增加了碎屏的風險,但是仔細觀察,在屏幕和邊框之間加入的塑料緩沖帶能夠一定程度上較少了碎屏的發(fā)生。這也是自iPhone 4開始業(yè)界沿用至今的一種普遍做法。
聊完美感和防碎屏之后,接著我們聊聊耐刮的問題,在“揭示康寧大猩猩玻璃耐刮卻不耐摔的秘密”一文中,我們區(qū)分過硬度和柔韌度的定義,耐刮其實是隸屬于硬度的范疇,為了提升屏幕的硬度,vivo為雙面的玻璃機身加入了康寧大猩猩玻璃。
最后就是指紋問題,玻璃機身除了在美感、柔韌度和硬度上面需要下苦功,抗指紋能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一項指標,尤其是對于筆者這種擁有強迫癥的患者,好吧,我又想擦手機屏幕了。vivo X5Pro上面采用了極光陶晶鍍膜技術,實際使用體驗中,筆者覺得除了擁有官方宣傳的那種藍寶石般的色澤,最重要的還是抗指紋能力,相比其它采用類似雙面2.5D玻璃機身,尤其是黑色這種深色系配色的手機來說,vivo X5Pro的抗指紋效果還是立竿見影的。
IUNI N1
類似vivo X5Pro,IUNI N1也采用了雙面康寧大猩猩玻璃,而且是最新的第4代產品,具有更強的耐刮性能,顏色方面只有白色版本,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指紋布滿機身的問題。
一加手機X
為了減少邊框對2.5D弧面屏幕的手感影響,vivo X5Pro選擇了抬高屏幕,讓其懸浮在金屬邊框之上,而一加手機X則選擇另一種思路。既然消費者觸碰到金屬邊框是無可避免的事情,那么索性就讓這道邊框顯得更有個性,讓消費者滑動到屏幕邊緣之際,即使觸碰到金屬邊框,也不至于突兀感那么嚴重。
一加手機X的標準版為金屬邊框引入了14道阿爾勒紋理,讓我們在把玩冷冰冰的金屬邊框時候也能夠感受到精致和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增加了濃濃的人情味。
LG G4
筆者在上文刻意沒有提及LG G4的相關內容,其實LG G4也采用了弧面設計,只是這種弧度比較特別。在LG G Flex和LG G Flex 2兩臺曲面手機并沒有獲得太大的市場反響之際,LG G4來了,LG官方稱其為“微彎曲設計”。指導思想就像三星S7和三星S7 edge那樣,無論是2.5D還是3D,都是希望前面板和后面板同時都能夠向掌心貼合,讓我們握持手機的時候更加舒適,特別是對于這些超過了5英寸的智能機,圓潤機身和有弧度的設計能夠一定程度上增加手指的活動范圍,方便單手操作,最終獲得了向前貼合手指,向后貼合掌心這種人性化體驗。
仔細鉆研LG G4的屏幕,彎曲程度雖然并沒有同年推出的LG G Flex 2那么大,機身內部也并沒有采用彎曲電池設計,但是卻延續(xù)了LG G Flex系列的特色,機身邊緣稍高于弧面屏幕,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在屏幕跌落時候能夠擁有更好的抗沖擊能力。需要強調的是,LG G4上面并沒有采用LG G Flex的OLED柔性屏,而是普通的IPS LCD屏幕,只不過在加工工藝上進行了調整,這也是LG G4的彎曲弧度不如LG G Flex那么明顯的原因。
總結:三星Note 3開始引入了三星Round這種曲面屏變形版,三星Note Edge則是三星Note 4的變形版,直到后來的三星S6變形版——三星S6 Edge和三星S6 edge+,三星一直都在探究“變彎”的最佳形式。
無獨有偶,LG除了試水OLED柔性屏的LG G Flex系列以外,也在IPS LCD領域上引入曲面屏的元素,例如LG G4的“微彎曲設計”,韓國兄弟都比較喜歡“變彎”。
除此以外,國產廠商也在不斷地引入這些圓潤化設計:2.5D弧面屏幕,3D弧面后蓋,3D曲面屏,例如最新的vivo Xplay5和vivo Xplay5旗艦版上也引入了三星的曲面屏技術,種種跡象仿佛都在告訴各位消費者,在未來,“彎的”將會比“直的”更受歡迎,想想還有些小激動呢。
當然,正如本文所說,曲面設計能夠讓手機顏值提升,手感上也更加貼合掌心,擁有更好的握持感,像LG G Flex和三星Round那種大幅度彎曲還能夠增加大屏設計單手操作的面積,LG G Flex打起電話來仿佛也更加貼合臉部。同時,上文也提及過,擁有2.5D雙面玻璃機身手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好好愛護,防止不小心從手中滑出,或者自動滑動到桌面邊緣,從高處下滑到地面,做自由落體運動。曲面設計既然是大勢所趨,我們也期待未來手機廠商能夠好好利用其優(yōu)勢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更佳的用戶體驗。
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關于CNMO | 聯(lián)系我們 | 站點地圖 | 精英招聘 | CNMO記事 | 家長監(jiān)護工程 | 舉報不良信息
Copyright © 2007 -
北京沃德斯瑪特網(wǎng)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發(fā)郵件給我們
京ICP證-070681號 京ICP備09081256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63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