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完了有損壓縮,接下來我們聊聊無損壓縮。Hi-Fi是什么?相信看完了小編之前的一些Hi-Fi文章大概也有一定的共鳴了,簡而言之就是高保真,再膚淺和不嚴謹?shù)卣f,其實就是在智能手機上聽互聯(lián)網(wǎng)下載的音樂,也能夠還原當年在唱碟機聽CD那種快感。無損音頻格式其實就是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的而生的,配合之前討論的Hi-Fi芯片和Hi-Fi音質,再結合整個聲音回放過程的每一步都進行優(yōu)化,最終能夠達到高保真的目的。
無損音頻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WAV、FLAC、APE、DSF(DFF/DIFF)、DST、AAL、ALAC。當然還有其它的一些格式,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用下面一張圖快速理清其中幾種格式關系:
先來簡單回顧一下CD、MD、SACD的歷史,CD數(shù)字聲頻信號(CDDA)是由索尼和飛利浦在1980年期間作為音樂傳播的一個形式來介紹的。同樣,上面提及的AAC也是索尼主導的格式。CD存在的弊端,索尼也是知道的,早在1992年,MP3播放器(1998年誕生)還沒出現(xiàn)的年代,索尼已經(jīng)批量生產(chǎn)出MD(Mini Disc)這種音樂存儲介質,預計在不久將來用于取替CD,相比CD,在外觀上體積進一步縮小,不過容量上只能存儲140MB(數(shù)據(jù)模式)或者160MB(音頻模式)。相比CD那動輒650~750MB的容量確實不夠看。而且拷貝1首MD曲目的時間等同于這首歌曲本身播放的時間長短,這是什么概念呢?一首長度為3分鐘的歌曲,你把它拷進去MD的時間也是3分鐘,積小成多,十幾二十首歌曲加起來就有一個多小時了,拷貝的過程和你享受歌曲的過程竟然是1:1時間花費,這也是MD最大的硬傷。MD終究沒有解決CD的根本性問題——不夠便攜和難以傳播。
SACD則是在MP3干掉MD和CD之后,索尼和飛利浦再度聯(lián)手推出的一種數(shù)字音頻格式。SACD(Super Audio CD)類似DVD光盤,播放時需使用SACD專用播放設備,才能夠凸顯SACD的獨特音質。黑膠唱片是使用模擬信號進行記錄的,CD和SACD都是使用數(shù)字信號進行記錄的,所以我們不妨對比一下CD和SACD在參數(shù)上區(qū)別。根據(jù)百度百科的資料:
從上圖可以看出,SACD相比CD除了在音質上(信噪比、采樣率)更上一層樓,在光盤單碟存儲量也翻了幾倍。接下來讓我們回到無損音樂格式的探討中來。CD在電腦上顯示的文件后綴名為.cda,相應地,SACD在電腦上顯示的文件后綴名為.DIFF/.DFF/.DSF,區(qū)別只是飛利浦和索尼官方稱呼不同,而DST格式則是在DFF/DSF基礎上進一步輕度壓縮得到的。類似的還有WAV輕度壓縮得到了FLAC和APE文件。
WAV和WMA很容易混淆,不僅僅名字長得像,連爸爸也是同一個——Windows,不過WAV是無損音頻格式。Hi-Fi手機是不能夠直接播放.cda格式的文件,必須使用抓取音軌的方式,將CD文件轉成電腦能夠識別的WAV格式。重點來了,WAV文件既然是直接在CD文件上抓取音軌,按道理可以看作是將CD介質上音頻文件以另一種形態(tài)保存下來,這種形態(tài)更適合傳播和分享到互聯(lián)網(wǎng)。
以vivo Xshot為例,小編將上述幾種無損音頻文件拷貝到手機中,發(fā)現(xiàn)SACD的文件能夠顯示,但是無法播放,而WAV、FLAC和APE則全部能夠播放,這也是如今一眾Hi-Fi手機必備的硬實力。
根據(jù)維基百科的定義,AAL(ATRAC Advanced Lossless)是索尼在2005年9月發(fā)布的,ATRAC家族中唯一的無損壓縮規(guī)格。AAL壓縮率約為CD的30%~80%,索尼在06年發(fā)布的NW-S700F和NW-S600兩臺Walkman MP3隨身聽設備開始支持這種格式音頻。
至此,就剩下ALAC(Apple lossless audio codec)這種蘋果定義的無損格式?jīng)]有介紹了。根據(jù)百度百科資料,2004年4月,蘋果將其作為iTunes4.5和QuickTime6.5.1其中一部分進行公布,當時便攜式數(shù)字多媒體播放器僅有iPod能夠播放這種音頻格式,2011年11月,蘋果宣布這種格式支持開源,ALAC格式在當時只支持iPhone、iPad、iPod、Mac等蘋果設備。
總結:通過回顧了音頻界(Hi-Fi界)那么多文件格式,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無損音頻在近幾年迅速搶占市場。而且像WAV、FLAC、APE的無損音頻格式在Hi-Fi手機上已經(jīng)能夠用內置播放器直接播放,即使是DFF這類來自索尼和飛利浦的無損音頻格式,由于采用了另一種編碼方式(DSD),內置音樂播放器無法直接解碼,但是能夠借助第三方音樂播放器通過軟解方式(又扔給萬能但可憐的CPU)進行播放。所以智能手機如今能夠播放的無損音頻格式已經(jīng)有很多,廠商們對于Hi-Fi音質的源頭——音源文件(壓縮率和采用率)十分重視,間接也體現(xiàn)了Hi-Fi和無損音樂間的密切關系。
另一方面,小編在本文簡單回顧了從CD、MD、MP3等有損音頻、SACD、WAV等無損音頻的發(fā)展歷程,無損音樂在Hi-Fi界的地位舉足輕重,從1980年CD誕生開始,經(jīng)過36年時間直到今天,無損音樂依然還是主流發(fā)展趨勢,MP3等有損音樂只是在CD/MD過渡到SACD介質,以及WAV、FLAC、APE等無損音樂出現(xiàn)之前充當了過渡角色。無損音頻出現(xiàn)也告別了CD時代不便攜和不易傳播的缺點。
最后也是前幾期文章小編和各位分享過的實驗數(shù)據(jù),即使是320Kbps碼率的MP3文件,相比WAV格式無損音樂,在手機開啟Hi-Fi模式后,在聽感上,后者帶來的音質提升還是比較可觀的,而MP3文件幾乎沒有什么明顯的改善。
綜上所述,Hi-Fi回放除了要有Hi-Fi芯片加入、Hi-Fi音效(特指還原性音效)的加持,還需要追本溯源,在音源文件挑選上下功夫,否則只會徒勞無功,輸在起跑線上。
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關于CNMO | 聯(lián)系我們 | 站點地圖 | 精英招聘 | CNMO記事 | 家長監(jiān)護工程 | 舉報不良信息
Copyright © 2007 -
北京沃德斯瑪特網(wǎng)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發(fā)郵件給我們
京ICP證-070681號 京ICP備09081256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63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