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中國 新聞】前不久,IFA展會(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在德國首都柏林落下帷幕,作為參展廠商中為數(shù)不多的中國手機品牌,華為從開展到展會結束都一直備受媒體和用戶的關注。除了展會本身之外,此次華為最受關注的還是剛剛發(fā)布的旗艦智能機--Mate7,這款手機是Mate系列醞釀已久的轉折之作,從外觀設計、材質(zhì)、做工,到屏幕、攝像頭,再到處理器、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全面提升。如果說之前Mate是個性鮮明的話,那么如今的Mate7就可以算得上是實力均衡的旗艦產(chǎn)品了。發(fā)布會之后,筆者有幸采訪到了華為消費者BG營銷副總裁--邵洋先生,對于Mate7背后的故事以及華為的發(fā)展、未來戰(zhàn)略進行了深入交流。
Mate系列終于“上大學”了
縱觀整個智能手機發(fā)展歷程,很少有哪個品牌或者系列憑借一款手機或者第一代產(chǎn)品就打下一片江山的,即使是蘋果也不行,因為當年iPhone一代的銷量遠不及諾基亞的智能機。華為Mate系列同樣如此,用邵洋的話來說,就是Mate7出現(xiàn)后,這個系列才算是“上大學”了,從中也能品味到華為對于每一款產(chǎn)品的重視以及對每個系列的“培養(yǎng)”。今年華為的P7已經(jīng)第一時間往系列家族化在走,華為希望每個產(chǎn)品在相應的領域內(nèi)都能達到一種地位。邵洋表示,去年對華為來說,很欣慰的一件事兒就是“第一個孩子--P6上大學”了。它是P系列的第三代手機,我們最初定的目標是極致時尚或者叫極致設計,針對于愛美、希望發(fā)現(xiàn)美的用戶。像華為這樣一家工程師文化濃厚的公司,能把P系列做到這樣的程度確實不容易,去年P6在全球的發(fā)售都非常好,所以我們說“家族的第一個孩子上大學了”。今年,我們再把另一些孩子送上大學,例如Mate系列。這件事情也很巧,Mate7是我們Mate家族的第三款手機,該系列剛開始的定位就是極致跨界,我們理解的跨界是手機和平板之間做跨界,后面又希望做更多的跨界,它不只是個手機。在內(nèi)部討論時,大家都認為這款手機有著本質(zhì)的變化,既然提升這么明顯,索性就不叫Mate3,而是跟P系列保持基調(diào),直接定名為Mate7。
厚積薄發(fā) 華為最終贏得全球用戶認可
作為世界500強企業(yè),華為最初在進軍海外市場時,也遇到了諸多困難。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認知度,在國外用戶看來,中國制造就意味著低品質(zhì)、無保障,為了轉變這種負面的態(tài)度,華為經(jīng)歷了漫長的時間。邵洋坦言,在Mate7定型后,他們內(nèi)心還是有著一絲擔憂,怕用戶不認可這款手機。所以,華為專門在英國等國家進行了一系列用戶調(diào)查,選擇Mate7和三星Note3作為對比,將兩個手機的LOGO遮擋住,讓消費者從兩部手機中選擇自己喜歡、想購買的那一款,60%的用戶都選擇了Mate7,足見國外消費者也十分認可該機的設計和做工。隨后,又進行了新一輪調(diào)查,在不遮擋LOGO的情況下讓用戶選擇,這是真正對品牌認知度、認可度以及影響力的考驗,最終還是有35%的用戶選擇了華為Mate7。說到這里,邵洋也難掩激動之情,因為單純品牌較量,華為能拿到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而這靠的就是多年來華為各條產(chǎn)品線在海外的口碑積累。
Mate7要做最好的大屏手機
之前已經(jīng)提到過,華為內(nèi)部將Mate7作為該系列的轉折之作,而對于它的定位也有著清晰思路。邵洋表示,Mate系列的一個核心訴求就是能量,我們希望能為目標用戶“注入能量”,讓他有更大的能力去向前。所以,從功能來講,Mate7就是要做到極致跨界,從技術來說就是多用途。我們用這樣一個特點來做這個手機,為大家源源不斷地注入能量,這是華為中國區(qū)的一個創(chuàng)意--“爵士人生”,希望大家從紛繁復雜中回到平靜、心安。當然,從產(chǎn)品自身層面來說,跨界有很多方向,Mate7這款手機的目標就是在大屏手機中做到最好。之前,在用戶調(diào)研中發(fā)現(xiàn)一個有意思的特點,一些手機很多人都說好,但不代表他會買、會用。而像這樣的手機,一部分人會說好傻、好大,而另一部分人則會說好,我就喜歡大屏,而這部分說喜歡的基本都會買。所以,我們第一階段的目標就是要做到最好的大屏手機,來滿足這部分喜歡大屏手機的用戶。目前來看,大屏手機的王者就是三星Note系列了,而Mate7的目標就是Note,一步步趕上并超越對手。
無懼挑戰(zhàn) 華為選擇最難登頂之路
作為世界500強企業(yè)、全球手機銷量前三的品牌,華為能取得如今的成績,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正如Mate7發(fā)布會開場視頻中提到的那樣,攀登珠峰有很多條路,而華為選擇了最難的北坡。邵洋表示,單就Mate7這款產(chǎn)品而言,華為不知道別人會做成什么樣,但是我們知道的是,一定要把自己最后一滴油給榨干,才能縮小與對手的差距,或者達到一個超越。所以,在Mate7的研發(fā)上,華為極大地挑戰(zhàn)自我,來達到這樣的設計,讓消費者感受到我們的用心。作為Mate7產(chǎn)品經(jīng)理的李小龍曾是P系列首款產(chǎn)品P1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當時由于對渠道的掌控力不夠,同時對市場的游戲規(guī)則還在摸索中,所以操盤上沒有做得特別好,那款手機銷量并未達到100萬部。大家對P1還是有一點遺憾的,但之前說的,P系列手機經(jīng)過三代終于成才了,P6和P7在全球的銷量成績都十分出色。除此之外,華為在芯片上也花了很大的心血,當初首款搭載海思處理器的D1就因為研發(fā)的問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發(fā)布之后過了幾個月才正式上市,以至于錯過了最佳銷售期。海思團隊背負了很大壓力,但從沒有因此而放棄,到了今年的P7和榮耀6,海思芯片真正算是成功了。對于一個手機廠商來說,自己研發(fā)芯片的難度可想而知,而華為為了保證產(chǎn)品的品質(zhì)和可控性,最終還是選擇接受挑戰(zhàn),走了一條最艱難的路,事實證明,這樣的選擇是正確的。
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關于CNMO | 聯(lián)系我們 | 站點地圖 | 精英招聘 | CNMO記事 | 家長監(jiān)護工程 | 舉報不良信息
Copyright © 2007 -
北京沃德斯瑪特網(wǎng)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發(fā)郵件給我們
京ICP證-070681號 京ICP備09081256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36320號